2008年正式部署,与“爱国者”构成了美陆军的高低搭配反导体系。一套“萨德”系统通常由指挥车、火控雷达、6部8联装发射装置和48枚拦截弹组成,有以下特征:
第一是导弹射程远,防护区域大。“萨德”的射程达到300千米,高度150千米,可防卫半径200千米的区域。
第二是拦截高度和摧毁概率较高。“萨德”拦截高度为40至180千米(即大气层的高层和外大气层的低层)。
第三是采用“动能杀伤技术”,破坏威力大。“萨德”系统拦截弹的破坏机理则是“碰撞-杀伤”,以高速撞击来引爆目标弹头,其间产生的高热可使生化战剂失效。
第四是机动能力和系统生存性较强。可快速空运至所需战区,并通过公路机动变换阵地躲避打击。发射车从装弹到完成发射准备不超过30分钟,待命中的拦截弹接到命令后几秒钟便能发射。
第五是数据兼容性强,系统应用广泛。“萨德”设计之初就把系统兼容性确定为技术重点,并在试验中解决了与海军的链接互通问题,从而易于同“地基中段拦截”“爱国者”和海军“宙斯盾”等系统随机构成各种形式的多层反导体系,做到情报资源共享和协同作战。
第六是目标识别能力强大。“萨德”系统使用的AN/TPY-2型X波段雷达,号称当今世界上最大、功能最强的陆基移动雷达。由于雷达探测距离与目标的雷达截面积密切相关,故该型雷达对于弹体尚未分离的上升段中远程和洲际导弹的探测距离应在2000千米以上。
最大射程300千米?48枚拦截弹?打击拦截是小,偷窥是大!把侦测的信息传给航母舰队和美国本土,降低导弹威慑!

第一,以朝鲜的不断挑衅为理由。到目前为止,朝鲜已经研发出“飞毛腿”系列、“芦洞”系列、“舞水端”系列、“大浦洞”系列、KN -08(移动式洲际弹道导弹等各种近、中、远程弹道导弹1000多枚,并且韩国认为朝鲜在经过2013年2月第三次核试验之后已经具备了使得弹道导弹携带小型化核弹头的能力,而这无疑更增强了朝鲜对韩国的威慑力。不仅如此,朝鲜弹道导弹的突防能力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以2014年为例,朝鲜在东海岸进行了9次导弹试验,根据韩国此前对其发射导弹进行的轨迹分析,韩国发现朝鲜试射的“芦洞”和“飞毛腿”导弹最大飞行高度为130-150千米,飞行距离为250 – 650千米,远远超出了韩国目前建设中的“韩国型导弹防御系统”的拦截高度,也就是说,这又进一步强化了朝鲜对韩国的战略优势。而2016年1月朝鲜第四次核试验和2月远程导弹的发射(以及第五次核试验)正好成为韩国部署“萨德”反导系统的绝佳借口,韩美之间有关“萨德”反导系统的谈判因朝鲜的持续“挑衅”而最终公开化。
首尔距离朝鲜40多公里,上千门火炮几百万发炮弹,怎么拦?而且朝鲜上千枚导弹,你才有48枚拦截导弹,又能拦谁?萨德,拦截朝鲜导弹站不住脚,部署萨德雷达是真!
第二,韩国计划部署“萨德”反导系统,是美国霸权主义的压力造成的。冷战结束之后,美国为了更好地维持其在亚太地区的主导力和影响力,力图构筑以美日韩、美日澳等三边同盟关系为主的亚太地区反导体系,来应对该地区的导弹威胁,美国一直不断向韩国施压,不排除以获得领导权为诱惑。同时,《韩美日情报共享协议》的签订为“萨德”反导系统的部署做好了铺垫。
朝鲜威胁不到美国,中国从来不威胁别人,美国要应对谁的威胁?从来都是美国威胁别人罢了,霸权主义毫不收敛!
第三、韩国自身防御需要。韩国认为,如果在其境内实现部署“萨德”反导系统的话,那么其正好与定位于弹道导弹飞行末段低层的“韩国型导弹防御系统”形成了合理的高低搭配,这将为韩国防御来自朝鲜的导弹威胁构建更加完善的多层拦截体系。同时,“萨德”反导系统所配置的高性能X波段雷达也可以为“韩国型导弹防御系统”提供目标信息指示,实现末段高低层信息共享,提高弹道导弹拦截效率。
第四、亲美势力推波助澜。韩国国内强大的亲美保守势力希望美国在其境内部署“萨德”反导系统,且韩国国内目前正在努力形成这种共识。对“萨德”反导系统,韩国国内主要存在三个方面的支持力量:韩国的主要保守政治势力和保守媒体、韩国某些智库和专家学者、以韩国国防部为代表的军方势力。在2015年3月发生美国驻韩大使遇袭事件之后,韩国国内保守势力企图借该事件为部署“萨德”反导系统营造气氛和条件。而2016年朝鲜的核试验和远程导弹的发射无疑更是成为保守势力与美国相互配合共同施压政府同意部署“萨德”反导系统的重要借口。
第一、
更多精彩尽在这里,详情点击:http://binlinmuye.com/,萨德势必会加剧半岛紧张形势。不言而喻,“萨德”反导系统直接的指向便是朝鲜的弹道导弹。2015年3月朝鲜外交部发言人就曾指出,“美在韩国部署‘萨德’系统的战略目的在于拼凑‘亚洲版北约’,东北亚地区将会形成‘新的冷战格局’,朝鲜半岛将再次面临成为‘大国之间战场’危险”。为了继续保持针对韩美同盟的非对称优势,朝鲜将会进一步开发和研制性能更好、射程更远、精度更高的弹道导弹,而韩国也将不得不部署更多的包括“萨德”在内的反导系统来应对朝鲜的威胁。这样的结果便是朝鲜半岛紧张局势不断升级,朝韩双方的“安全困境”日益加剧。
第二、会引发东北亚地区军备竞赛。由于朝鲜半岛仍具有特殊地缘政治价值,大国之间并没有因为冷战的结束而放弃在半岛的角逐。目前,美国已经把日本的导弹防御体系(BMD)纳入了其在亚太地区的反导体系之中,使日本成为监控和防御中俄弹道导弹“威胁”的主要前沿阵地之一。如果美国再实现在韩国境内部署“萨德”反导系统的话,那么将会使得美国的反导体系又向前推进了重要一步,韩国和日本届时将会形成针对中俄弹道导弹的第一道、第二道梯次防御网。这势必会引起中俄两国的强烈反弹,使得中俄投入更多的军事力量尤其是发展分导式多弹头,来应对美国及其盟国的战略钳制,萨德东北亚地区的军备竞赛也会愈演愈烈。
第三、严重损害中俄韩三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利益。“萨德”表面上有对朝鲜的防御作用,却对中俄构成实质威胁,进而打破东北亚局势原有的相对平衡。中俄必定会实行一些反制措施。美国把部署“萨德”看做重返亚太、加强东亚地区军备力量的重要一步,认为“萨德”对确保美国在东亚地区的利益,遏制中国军事发展有很大的作用,还可以监视俄罗斯在远东的军事力量。因此美国是部署“萨德”的主要操盘手,毫无疑问,部署“萨德”将使中韩关系带来损害和倒退。
第一,战略稳定被打破。反导武器首先是起到战略威慑作用。对于中国来说,自 2006 年起公开宣示的 自卫防御的核战略 ,其关键就在于可靠的二次核打击能力。如果敌人没有把握在先发制人中彻底消灭中国的核报复能力,而中国在经受了核打击后又能够突破对手的反导拦截,将核武器投送到敌国领土上,那么中国就没有必要在危机中发动先发制人的打击。中美间这些年的战略稳定基本上也是如此维持,而且与俄罗斯战略稳定不同,我国核弹头较少,运载工具也相对落后,跟美方差了几个量级。中美“斗而不破”的不破正是靠中国“有限但有效”的核威慑力量支撑着,一旦有限降低,稳定即被打破。

第二,监测中国导弹活动。萨德系统的雷达最大探测距离约2000公里,对反射面积为 1 平方米(典型弹道导弹弹头的反射面积)的目标的最大探测距离约1200公里,一旦部署,大半个中国都在该系统的监视之下。萨德系统的雷达探测范围几乎覆盖了中国整个东部沿海发达地区,尤其是京师重地也在其监视范围以内。到时不仅可以监视朝鲜的弹道导弹发射,还能监控中国境内的弹道导弹发射。萨德
中国在华北、东北部的导弹发射,基本上没出大气层就会被韩国境内的 AN/TPY-2 雷达精确捕获,平时可以侦测飞行参数,战时可为其他反导系统提供早期精确预警,大幅降低中国弹道导弹打击的突然性。
第三,收集中国导弹测试数据。美国近年来一直努力地向其盟国宣传萨德系统,还要把各套 THAAD 系统和其反导大系统联网,组成全球性的反导网,以实现所谓资源共享、协同作战。因此,不要误以为反导仅仅是防御性的,其实并非如此。
其实,中国最担心的就是萨德的监视数据将被传送给其他用于保护美国本土的弹道导弹防御系统。实际上,萨德系统的任务之一,就是防御可能存在的、以美国本土为目标的洲际弹道导弹。因此,萨德系统能够将监测数据传递到美国本土的雷达和拦截设施。

第四,增加美国更多导弹预警时间。普通反导系统无法满足战略需要,对于俄罗斯和中国的战略导弹缺乏应对手段。因此,在俄罗斯和中国周边部署短波雷达,就成了美国提高反导能力、削弱假想敌核报复能力的最便捷方法。
1、如果萨德部署成功,朝鲜将成为最大赢家,这也应该是韩国不想看到的局面。
2、中国将继续强烈反对萨德部署,势必对韩国造成巨大压力。不过我们要清醒的看到,韩国民众也是强烈反对的,切不可被人利用。